發布時間:2025-05-01瀏覽: 2500次 標簽:
采取集中固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方式進行生態清淤,能夠全面提升河道的水環境質量和防洪排泄能力。
為此,需要提高淤泥的力學性質,降低含水率。傳統的方式是添加水泥和石灰等固化劑,也使用礦化垃圾作為添加混合料,這些方式需要添加大量的材料,添加量<%,增加了垃圾量,如果再遇水,將轉變成淤泥。采用添加化學藥劑的方式固化淤泥,添加量可以控制在%以內,一般養護時間在1~3天,即可達到填埋要求的強度和含水率。
污泥固化穩定化技術系針對污水廠脫水污泥(含水率~%),通過添加特有的固化/穩定化材料對污泥進行改性,使污泥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趨于穩定的方法。固化是指通過提高污泥的強度、降低透水性來改變污泥的物理性質的過程。穩定化是指轉化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屬污染物的形態,構建內封閉系統而改變污泥化學性質的過程。
淤泥固化設備要求
淤泥固化處理具備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等多種優勢,而淤泥中含有一定營養成分,經無害化處理之后,可用于園林綠化用土。該技術已被列入省水利先進適用推廣技術。為保證污泥固化穩定化的技術實現,處理設備必須具有下列技術性能:
(1) 精確控制:對泥和添加料能實現全自動控制,添加量的控制精度在1%以內。
(2) 擾動程度:攪拌后不出現細胞水大量析出的“攪稀”現象。
(3) 處理均勻性:混合處理后泥塊中不能夠看到明顯添加材料。
(4) 實現全封閉處理,避免臭氣外泄。
(5) 小時后處理污泥強度 kpa。
(6)設備維護、檢修易行。
淤泥固化公寓
1、河道淤泥清理固化過程簡介
水槍往淤泥上沖水,同時多根水管深入淤泥下,將被水稀釋過的泥漿吸入處理中心內一個巨大的沉淀池內。經過沉淀后的淤泥將通過管道被運往河道淤泥固化處理中心。
而在處理中心內,工作人員對泥漿添加核心材料進行調理調質,經脫水、消毒、改性、固化等工序之后,制成潔凈“泥餅”,Z后一道工序中排出的尾水,經無害化處理后水質也明顯提升。處理后的泥餅含水量低于%,強度高,遇水不化,運輸轉載方便,且通過后期配比,可作工程回填土,也可用來制磚、制陶粒,有效進行二次利用。除了這些,還減少了二次污染。
2、淤泥固化操作規程
淤泥固化操作規程:
一.開機操作順序
1、開啟加水開關,注入適量進藥劑桶;
2、開啟攪拌,加入絮凝劑,配比為千分之一。 (注:粉狀絮泥劑不可 以突然倒入,應均勻撒入,絮凝劑溶解約為 -- 分鐘,讓液體絮凝 劑成拉絲狀態)
3、開啟空壓機, 讓氣壓達到 0.4Mpa 方可開機, 開機前應檢查調偏系 統是否停靠在正確位置。
4、開啟主傳動、輔傳動、混合器。
5、開啟藥劑泵。 (注:藥桶總閥打開,當單獨使用某一個泵時為防止 空氣進入,應關掉部分閥門)
6、開啟藥劑泵之后三四秒鐘即開啟上料泵。
7、開啟清水泵。
8、經常檢查絮凝情況。
1. 適用范圍
適用于軟土地基加固處理施工。
2. 作業準備
2.1 三通一平準備。
2.2 平整場地,清除地面雜物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障礙物,特別是建筑垃圾及建筑物的基礎構造。遇明濱、塘及場地低洼時應抽水和清淤,分層夯實回填粘性土料,不得回填雜填土或生活垃圾。
2.3 組織技術及有關人員學習設計文件及相關的施工技術規范,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現場樁位放樣,經復核樁位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mm。
2.4 組織水泥攪拌樁施工機械進場,開機前必須先調試,檢查樁機運轉和輸料管暢通。
3. 技術要求
3.1 施工前選擇具有代表性地段進行成樁工藝性試樁,復核地質資料以及設備配置、施工工藝是否適宜,確定攪拌樁施工工藝參數(鉆進速、旋轉速、壓力、電流)。待工藝試驗攪拌樁經檢驗滿足設計和質量要求后,進行大面積施工。
3.2 水泥攪拌樁處理,樁徑、樁長、樁間距符合設計及相關規定要求。
4. 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
4.1 施工程序
水泥攪拌樁處理地基的施工順序為:原地面整平→施工放樣→鉆機定位→鉆桿下沉鉆進→上提壓漿→強制攪拌→復拌→提桿出孔→鉆機移位→成樁。
4.2 工藝流程
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方法
5.1.1 施工準備
首先根據設計選用固化劑和外加劑。
施工前現場取樣做室內配方試驗,按照設計要求通過試驗確定固化劑用量、水灰比和外加劑用量,要求拌和的灰土早期強度高、齡期強度滿足設計要求,配置的灰漿要流動性好、不離析、便于泵送、噴攪。通過試驗了解強度的增長和齡期關系,便于施工安排。
施工前要求清理場地,并做好施工機械進、出場地及材料運輸的道路。
施工場地清理后即進行定位測量,確定定位軸線,隨后分段放設井位樁,根據漿體噴射攪拌樁布置范圍及間距,在現場采用小木樁或竹片樁準確定出每個樁位置。定位前,對每井位進行編號,以免樁號混亂,防止偏位或漏打。定出樁位確定標高以便控制好攪拌樁的設計深度。為控制樁入土深度,在攪拌機架上劃出標尺,以確保樁底標高符合設計要求。
5.1.2 施工過程
攪拌機到達指定樁位,對中,樁位偏差不得大于mm。使攪拌機基本垂直于地面,要注意平整度和導向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1.5%。
啟動攪拌機電機,攪拌頭在原地攪拌1~3min待攪拌頭轉速正常后放松起吊鋼絲繩,使攪拌頭沿導向架邊攪邊下沉,下沉速度由電氣控制裝置的電流監測表控制,工作電流不應大于額定值A,一般不超過0.5~0.6m/min。下沉時不宜沖水,當遇到較硬土層下沉較慢時,方可適量沖水,但應考慮沖水對成樁強度的影響,此時應適當調整配合比和適當減少用水量。記錄員按規定的表式填寫下沉速度、深度和相關的技術參數。
在攪拌頭下沉同時,后臺拌制固化漿液,漿液要攪拌均勻,加篩過濾,現制小現用,不得停放過久,在壓漿前按配合比拌勻后到入集料斗。在予拌漿液前,水泥要過篩。砂漿稠度為8至cm。記錄員按規定表式填寫拌制固化劑的配合比等技術參數。
攪拌頭下沉到達設計深度(標高)后,開啟灰漿泵,泵送距離宜小于m。待漿液到達噴漿口,再按規定的提升速度邊噴漿邊提升攪拌頭,使漿液和土體充分拌和直至設計頂面標高加予留量。在成樁過程中,凡由于電壓過低或其他原因造成停機,使成樁工藝中斷的,在攪拌機重新啟動后,將攪拌葉再攪拌下沉0.5m后再繼續成樁。攪拌頭噴漿提升的速度和次數必須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記錄員按規定表式記錄噴漿每米提升速度,施工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均應注明。
攪拌頭噴漿提升至設計頂面標高加予留量時,關閉灰漿泵,攪拌頭重復下沉或按設計要求在樁頂下局部部位重復下沉、提升、拌和一次,此時集料斗中漿液正好排空。為使原土和固化劑攪拌均勻,也可再次將攪拌頭邊旋邊進入土中直到設計深度后,再邊旋邊提升提出地面。記錄員按實作出記錄,并注明注入的固化劑用量。
5.1.3 施工過程控制
在施工前,進行固化料及其配合比試驗,并提供配合比和檢測報告。
為防止泥漿離析,可在灰漿機中不斷攪動,制備好的漿液不得離析,泵送必須連續,隨時檢查漿液比重。漿液倒入集料斗時加篩過濾。
預攪拌下沉不應沖水,當必須沖水下沉的樁,噴漿提升前將輸水管中的水排凈。
各類管線接頭必須扎緊,以防滑水漏漿。每日完工須做清洗,如發生故障停機超過半小時,要拆卸管路,排除灰漿,全面清洗。
檢查和抽查固化劑的拌制質量,記錄各類技術參數,主要技術參數有:每根樁的固化劑、外摻劑用量,深層攪拌機下沉、上提速度,電流電壓讀數,下沉深度,類漿泵壓力和流量,成樁周期時間等。
成樁過程中發生供漿中斷時,繼續施工時必須重疊入倉樁,接樁長度不得小于cm,若停機超過3h,就拆卸輸漿管道,清洗干凈,在原樁位旁邊補樁。
當設計有要求時,在樁頂下一定深度范圍內可采取重復一次攪拌噴漿或采取變摻量的施工工藝,按不同提速的注漿速度來滿足固化劑的摻入比要求。
隨時檢查施工記錄,進行復檢核對樁位、搭接和垂直度等,并對每根樁進行質量評定。對不合格樁及時聯系設計進行補樁或加固鄰樁等措施。
6. 勞動組織
每個作業工地人員配備表
7. 材料要求
7.1 原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
7.2 作為固化劑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其種類和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有產品質量合格證并按有關規定抽檢,嚴禁使用受潮、結塊或失效的固化劑。
7.3 攪拌漿液用水應符合現行《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的有關規定。
8. 設備機具配置
主要機具設備
9. 質量控制及檢驗
9.1 質量控制采用標準:
9.1.1 樁完成后,樁位平面偏差不得大于mm;樁位垂直偏差不得超過1.5%;
加固土強度標準值宜采d齡期試塊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圍護樁宜取d強度。
水泥攪拌樁做載荷試驗,檢驗承載力時,應在d后進行,檢驗點數按設計要求,按標準進行測試。
9.1.2 使用水泥應過篩,制備好的漿液不得離析,泵送必須連續。拌制漿液的罐數、固化劑和外摻劑的用量以及泵送漿液的時間等應有專人記錄。
9.1.3 為了保證樁端施工質量,當漿液達到出漿口后,應噴漿座底秒鐘,使漿液完全到達樁端。
9.1.4 攪拌機預攪下沉時不宜沖水,當遇到較硬土層下沉太慢時,方可適量沖水,但應考慮沖水成樁對樁身強度的影響。
9.1.5 施工時如因故停漿,宜將攪拌機下沉至停漿點以下0.5m處,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提升。若停機超過三個小時,為防止漿液硬結堵管,宜先拆卸輸漿管路,妥為清洗。
9.1.6 壁狀加固時樁與樁的搭接長度宜大于mm,搭接時間不應大于小時,如因特殊原因超過上述時間,應對最后一根樁先進行空鉆留有榫頭以待下一批樁搭接;如間歇時間太長(如停電等)與下一根無法搭接時,應在設計和建設單位認可后,采取局部補樁或注漿措施。
9.1.7 攪拌機噴漿提升的速度和次數必須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應有專人記錄攪拌機每米下沉或提升的時間。深度記錄誤差不得大于mm;時間記錄誤差不得大于5秒。
9.2 質量檢驗
9.2.1 施工過程中必須隨時檢查施工記錄,并對照規定的施工工藝對每根工程樁進行質量評定,檢查重點是:水泥用量、樁長、制樁過程中是否有斷樁現象、攪拌提升時間和復攪次數。
9.2.2 水泥攪拌樁應在成樁七天內進行質量跟蹤檢驗。可用輕便觸探器中附的勺鉆鉆取樁身加固土樣,觀察攪拌均勻程度和判斷樁身強度,或用靜力觸探測試樁身強度沿深度的變化。檢驗樁的總數應不小于總樁數的2%。
9.2.3 若因工程需要,可在樁頭截取試塊或鉆芯取樣作抗壓強度試驗,必要時可取基礎下mm長的樁段進行現場抗壓強度試驗。
9.2.4 按要求作單樁承載力試驗,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宜在齡期天后進行。
. 安全及環保要求
.1 安全要求
.1.1 在施工作業場地設置明顯標志,施工重地,閑人免進,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防高空墜物,登高作業必須系安全帶。
.1.2 安全用電,配電盤應嚴加保護,設置漏電保護裝置,防止漏電。所用電線不得私自亂拉亂扯,經常檢查電路系統是否有破皮、漏電、短路等潛在問題。
.1.3 非機械操作人員,不得操作機械施工,作到持證上崗。在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加強安全管理。施工期間,做好防火、防盜安全保衛工作,嚴禁酒后作業。
.1.4 施工作業和機械任何部位不得侵入營業線限界,機械伸長部位和被吊起物件、橫向轉動物件端部必須與營業線外側鋼軌保持2米以上距離。在施工現場距營業線外側鋼軌2m處,設置警戒防護繩。并按一機一人設置專職防護。當列車接近施工地點時,必須停止作業。如因工程確需在距營業線鋼軌外側不足2m處進行作業時,必須提報施工作業指導書,辦理封鎖手續,在規定時間內封鎖營業線施工。機械未撤入安全距離以內,不得開通線路。
.2 環保要求
.2.1 進入施工現場的施工人員要穿戴整齊;施工人員須佩帶上崗證上崗操作。
.2.2 所有機組統一編號、掛牌施工。
.2.3 做好施工場地內的臨時排水、廢棄雜物及時清除出場,不準亂丟亂放,注意施工場地的整潔。
.2.4 施工時加強對環境的保護,避免水泥散灰或水泥漿大面積污染場地,防止污染附近農田及河流。
.2.5 嚴禁施工人員與駐地人民群眾發生不必要的沖突。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
河道淤積嚴重會影響到防洪、排澇、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項功能的正常發揮,為恢復河道正常功能,必須進行河道清淤疏浚,使河道通過治理變深、變寬,河水變清,群眾的生產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達到“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怎樣合理組織設計清淤施工呢?
一、施工準備
(一)疏浚工程施工條件的調查情況在進行疏浚工程的施工前,必須對疏浚工程區的施工條件進行調查,具體情況如下:1.船舶組裝、停靠、避風、度汛和維修等條件良好。2.施工作業區內無過河電力及通信線路和水底電纜管道、橋涵、閘壩、水下障礙物、水生植物、污染物、爆炸物等。3.陸上排泥場、水下卸泥區,以及取土的設置條件較好。4.陸上排泥場泄水通道泄水由于經過沉淀后排到雙饒河里對附近水域或設施不產生的沖淤及污染影響。(二)疏浚工程區的場地布置根據施工條件,合理安排排泥場位位置,同時施工前需要對圍堰內四周挖設深溝,以便于淤泥經深溝沉淀后清水從圍堰體內事先埋設的管道排出。
二、工程施工布置
1.施工測量開挖前,對原地形進行聯合復測。從而了解清淤區域土方實際分部情況,為以后的施工提供技術資料,保證其施工質量。并且根據施工圖紙進行實地放樣,放樣測站點高程精度不低于五等水準測量的精度,放樣點的誤差不應超過以下值:(1)疏浚開挖邊線:水下±1.0m,岸邊±0.5m。(2)挖槽中心線:±1.0m。2.施工標志設立開挖前應在河道設計中心線、開口線等設立清晰的標志牌,包括標桿、浮標或燈標等,平直河段每隔m設一組橫向標志,施工標志應符合下列各項規定:(1)各組標志應從不同形狀的標牌相間設置。同組標志上應安裝顏色相同的單面發光燈,相鄰組標志的燈光,應以不同的顏色區別;(2)在挖泥區通往卸泥區、避風錨地的航道上應設置臨時性航標,航行條件差的水道狹窄處,應在轉向區增設轉向標志;在船舶避風水域內應設置泊位標,并在岸上埋設帶纜樁或水上系纜浮筒,以利船舶緊急停泊。3.觀測水尺設立施工作業區沿著疏浚河段設立便于觀測的水尺。水尺零點宜與挖槽設計底高程一致。水尺滿足五等水準精度要求。4.排泥場圍堰(1)經現場考察,排泥場圍堰已經修筑完畢,待實際聯合復測完畢后看實際清淤土方工程量而定是否需要對其進行加高培厚。(2)圍堰降排水方案在圍堰的內側開挖截水溝,排水溝相互連通,并通過在圍堰內埋設管道與河道相連,保證滲水和雨水通過排水溝排入河道,防止影響周圍環境,并隨時做好截水溝的清淤工作,使排水通暢。5.排泥管架設在絞吸式挖泥船尾后布設浮管,敷設線路近似流線型彎曲,避免死彎。并留有足夠的富裕長度,隨挖泥船疏浚施工進度,接長或拆卸浮管。(1)浮管結構形式浮管單根長6m,直徑φmm的鋼管穿設兩只桔紅色浮筒,鋼管間用橡膠軟管連接。挖泥船與浮管、浮管與岸管之間均用橡膠軟管柔性連接。接頭處緊固嚴密,整個管線和接頭不準漏水漏泥。(2)敷設方法水上浮管敷設時,主要采用拋錨艇在施工區域的水上進行接裝,因浮管在承受風浪和疏浚施工時的沖擊力等因素影響,輸泥管間全部采用法蘭對接形式,同時要嚴格控制浮管擺幅并保持線路順暢。6.絞吸式挖泥船疏通施工絞吸式挖泥船:當流速小于0.5m/s時,采用順流開挖,當流速不小于0.5m/s時,采用逆流開挖;根據水文地質資料,施工泥層厚度在挖泥船施工范圍之內,只需分條進行施工即可。(1)分條施工挖泥船正常挖寬約為~m,施工中采取分條開挖實施方法,分條方向平行于設計開挖進水口中心線,分條寬度控制在~m,以避免條與條之間由于重疊挖寬不足,產生漏挖現象。本工程施工過程中擬定條與條之間重疊開挖寬度不少于5m。(2)施工工藝流程1)挖泥船定位:絞吸式挖泥船在疏通施工區定位后,定位左右橫移鋼纜固定挖泥船,松放挖泥船船前斗橋絞車鋼纜,絞刀頭慢速下放入水,待斗橋絞車顯示儀表及絞刀壓力表(靜壓力)均有明感幅變,即經驗性指明斗橋頭部的絞刀頭已輕觸河底淤泥,再按照開挖厚度及深度數據,通過深度監控儀表操作,對絞刀放設深度進行精確復位,并調整絞刀頭的開挖傾角。2)絞刀開挖:即開始啟動絞刀液壓馬達,絞刀低速旋轉,切削挖掘淤泥。3)船體短線爬行、扇形橫挖、直行前進:挖泥船在施工生產時,定位樁臺車系統的定位樁打設在河底泥層中,實現對船體中心定位,并通過定位樁臺車的液壓軸臂的伸縮,實現船體在船尾滑道內相對定位樁的位移,使船體在反作用力下短線爬行,每次爬行距離(進尺幅度)1.0~1.5m,臺車行程3.5m。當定位樁臺車行程已滿,利用輔定位樁下落穩定船位,主定位樁提升,臺車回復原位,主樁下落,輔樁提升,如此循環,實現船體的直線前行。查詢建筑企業、中標業績、建造師在建、企業榮譽、工商信息、法律訴訟等信息,請登陸中達咨詢、建設通或關注中達咨詢微信公眾號進行查詢。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