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4-28瀏覽: 2257次 標簽: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施工方案詳解
一、工程概況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包括CODcr、BOD5、油脂、SS等。未經處理排放將嚴重污染環境。為了保護環境,需要設計一套處理方案,確保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長期穩定運行,出水水質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中的一級A標準。
二、設計依據
遵循《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及檢驗方法》CJ/T-、《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處理主要排放標準》(GB-)、《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生物接觸氧化法設計規程》、《鼓風曝氣系統設計規范》、《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GBJ-、《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鋼制焊接常壓容器技術條件》JB、《工業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井用潛水泵技術條件》GB/T/、《格柵除污機技術條件》ZBJ/-、《設備油漆、包裝技術條件》JB/T-。
三、設計范圍
本方案涵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從進水口至出水口的工藝、結構、電氣與自控設計,不涉及土建工程、處理站外輸送管道、裝飾工程、暖通和消防等。廠家提供土建基礎設計資料。
污水處理站設計分為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兩大核心部分。
1. 污水處理
研究污水水質、水量變化,采用成熟、經濟、穩定、操作方便、便于管理的處理工藝。
2. 污泥處理與處置
通常采用污泥濃縮機械脫水和污泥干化處理。考慮到干化處理成本較高及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本工藝采用污泥消化系統,減少污泥量,產生的污泥僅進行簡單濃縮處理后,由糞車抽吸外運。
四、設計原則
1. 遵守國家環保技術標準、規范及法律、法規、排放標準和設計規范。
2. 選用先進、經濟、可靠的處理工藝,確保處理效果,降低運行成本。
3. 重視環境保護,防止二次污染,改善衛生條件,實施安全生產和清潔文明生產。
4. 提高自動化管理水平,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實現集中管理和操作。
5. 系統設計具有靈活性、可調節性,適應水量、水質變化,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先進性。
6. 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化工藝,減少污泥產生;在污泥池中采用好氧消化,確保無二次污染源。
7. 合理利用空間和場地,優化設計布局。
8. 確保地下室通風,避免二次污染,保證機電設備正常運行。
9. 出水水質需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標準。
五、水質、水量
設計處理量為3 m3/h的生活污水,采用一套處理量為3 m3/h的組合式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設備。水質依據常規生活污水標準。
六、工藝流程及說明
采用二級生物處理+絮凝沉淀過濾工藝,去除水中主要污染物質,確保出水水質。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集成厭氧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沉淀池、殺菌消毒等功能,出水進入消毒水池后自流入集水池,提升至全自動一體化凈水裝置。全自動凈水裝置通過絮凝反應、沉淀、過濾,實現水的凈化,上清液自流入清水池,多余水排放。
七、工藝結構說明
1. 固定格柵:調節池進口設置,攔截大顆粒物,防止堵塞設備。
2. 調節池:調節水量、水質,設置預曝氣裝置,防止沉淀。
3. 水解酸化池:促進有機物分解,為后續處理提供有利條件。
4. 接觸氧化池:采用生物膜技術,高效降解有機物。
5. 斜管沉淀池:去除生物膜脫落物,提高沉淀效果。
6. 消毒池:確保水中有害細菌被殺死,達到排放標準。
7. 污泥池:進行好氧消化,減少剩余污泥量。
8. 風機:提供氧氣,促進生物反應。
9. 二氧化氯發生器:高效消毒殺菌,去除氨氮和COD。
. 自動化控制:PLC控制,實現設備自動化運行。
八、場地布置
場地布置靈活,主體設備室內設置,便于維護,調節池、污泥池、消毒池和清水池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九、人員編制和運行管理
設備由專人管理,日常維護簡單,主要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操作。
十、運行成本
綜合運行成本包括電費、藥劑費用、污泥清理費用等,計算得出每噸污水處理成本約0.元。
十一、設備性能檢驗和試驗
確保設備運行無震動、無雜聲,電機電流正常,彈性填料密度、組合填料重量、曝氣器質量符合要求,電控柜滿足設計標準。
一、 施工準備:
1、清淤、清罐前的準備工作
1.1、熟悉施工現場環境、道路、水電設施,對施工人員進行清淤、清罐有關安全環保教育,知識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環保意識,在現場符合安全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方可施工。
1.2、檢查施工用具及人身防護用品。
1.3、檢查容器的工藝流程,附屬設備完好情況。
1.4、檢查容器的各項安全指標系數。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整改。
1.5、辦好環保施工審批手續。
二、施工方法及操作:
2.2、污水池、容器清淤操作
2.1、打開污水罐容器排污孔前,在每個污水罐容器下污泥排出口處挖土池,土池里鋪好防滲布,在施工場所可能有灑落,容易受到污染的地方采取防滲布圍、敷等措施,做到含油污泥及污水不落地。污水池開蓋后及容器卸壓后,經安全負責人檢查合格后,用防爆工具打開所有人孔和檢查口,上側人孔用引風機通風小時以上, 通風停止后,通知廠安全環保部及礦安全管理負責人及現場負責人檢測合格,達到“無油氣及揮發氣體”方可入罐作業,進入容器前,由專業技術人員講述容器內部構造,潛在的危險因素及內部操作注意事項。
2.2、污水采用泥漿泵輸入油罐車拉運后,清除池污水池或容器內硫化物(半固態)和油泥(固態)清淤操作應分組進行,施工人員佩戴防毒面罩,穿防靜電服輪換操作,使用銅鍬或木鍬等工具,進罐人員腰部系救生信號繩索,繩的末端留在罐外,以便隨時搶救。每次每組在容器內操作不得超過分鐘。容器外部人孔處由安全負責人看守,5分鐘喊話一次,詢問內部安全情況。
2.3、污水罐外部收油人員使用槽具疏引油泥至警戒線外側坑內,坑內事先鋪設一層塑料布和一層防雨布,防滲漏。然后把油泥灌裝到具有內包裝的內襯塑料編制袋內,倒放在槽車內,槽車也鋪設一層塑料布和一層防雨布,防止油泥落地污染環境。
三、污泥、污油運輸:
3.1、污油污水廢棄物及時運往安全環保部指定地點(污油回收點),統一處理。施工中出現污染,及時清理,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執行《清淤環境污染應急預案》。外運污泥前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聯單,運輸前小時向廠質量安全環保部申報。污水使用罐車外運,避免落地造成環境污染。含油污泥裝袋后裝進指定車輛,拉運中隨車攜帶“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并有專人負責押運,轉運車輛采用下鋪上蓋等措施,避免散落、淌油等造成的地面污染。
3.2、對污水池或容器在第一次清淤后,使用鍋爐車蒸或OD原油清洗劑清洗內部池、罐壁及附件上的油污,檢查合格后,重新進行清淤操作。
3.3、運輸過程中帶好工具和備用防滲編織袋,如發生廢渣掉落地面,
及時清理干凈,避免污染;拉運到指定地點后,及時辦理相關簽字手續。
運輸過程中發生污染事故,執行《清淤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3.4、油泥清理結束后,恢復現場原貌,場地清潔達到環保規定要求。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